日本清酒的起承轉合

根據日本消費數據調查公司MACROMILL GROUP統計顯示,日本國內清酒的消費族群以往都集中在40歲以上,但從2018年後4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不管是消費頻率或是購買量都有增加的趨勢。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品飲清酒的行列,時尚的“SAKE BAR”已是日本流行雜誌必訪的主題。但其實在這之前,日本清酒早已歷經3次的轉變。

1980-1990年代 「淡麗辛口」清酒的風潮

昭和以前大部分人民從事農業,大量的體力勞動後消費者追求療癒的甜味,當時的清酒幾乎都是甘口。但隨著昭和時代經濟起飛,大量的辦公室上班族以及越來越普及的洋食料理,消費者的喜好開始走向更適合搭餐、偏DRY的口感,「淡麗辛口」一詞就此誕生。當年點燃淡麗辛口風潮的是位在日本東北新潟,有夢幻清酒稱號的「越乃寒梅」,隸屬於越後流淡麗清爽的酒質,當年的熱潮不亞於現在的獺祭。「越乃寒梅」、「新潟」成了淡麗辛口的代名詞。主流產區的神戶灘、京都伏見的酒造也紛紛仿效生產淡麗辛口的清酒。一時之間每一家的清酒廣告都寫著一樣的形容詞,淡麗辛口!

1990 – 2000年 吟釀風潮,走向國際

為與大量生產而的大酒造生產的酒有所區別,開始以「地酒」代表日本各地的小酒造。1989年日本政府訂定了特定名稱酒制度,將昭和時期清酒的特級、一級、二級,更改名稱並明確規範大吟釀、吟釀、本釀造等級的條件。當年正是日本泡沫經濟時代,有著如花香、果實香氣的吟釀、大吟釀酒款價格高昂卻大受歡迎。1994年《夏子的酒》漫畫改編的電視劇上映,從一般民眾到地酒業界都開始關注起吟釀清酒。

2000年本格燒酎的聲勢猛烈上漲,導致日本國內清酒的銷售量日漸下滑,清酒商開始把目光轉向國際,高級的吟釀清酒開始出口至歐美國家出口量年年倍增。權威性的國際葡萄酒與烈酒競賽「International Wine Challenge」2007年起增加了「SAKE」的部門,日本清酒自此正式走向國際。

2010~NOW 持續突破,展現清酒多樣性

清酒入門者也能輕鬆品嚐的“氣泡清酒”,以果實酸甜味為特徵,帶有果實香氣的清酒開始受到矚目。充滿酒造個性的“無濾過原酒”也開始在清酒市場上流行。這些酒款不管以冷藏方式或者用日本自古流傳的“熱燗”皆能帶來不同的品飲樂趣。清酒有著百變樣貌及風味,相信今後也會有許多新的變化與突破。